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6): 679-684.
引用本文: 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6): 679-684.
LIU Shao ping, CHEN Da qing, DUAN Xin bin, QIU Shun lin, WANG Li min. THE RESOURCES STATUS QUO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SHAD[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2, 26(6): 679-684.
Citation: LIU Shao ping, CHEN Da qing, DUAN Xin bin, QIU Shun lin, WANG Li min. THE RESOURCES STATUS QUO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SHAD[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2, 26(6): 679-684.

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基金项目: 

国务院三峡办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基金(SX97-01)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基金

世界自然基金会基金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undefined: 刘绍平(1963-),湖北省荆州人;副研究员;从事鱼类资源方面研究

THE RESOURCES STATUS QUO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SHAD

  • 摘要: 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是我国名贵的溯河产卵鱼类 ,每年春夏之交 ,鲥鱼从海洋溯河而上进入长江、珠江和钱塘江等河流的产卵场进行繁殖 ,形成一年一度的渔汛。鲥鱼自古以来被列为中国的名贵鱼类 ,早在明朝已有鲥鱼的记载。《本草纲目》对鲥鱼注称 :“初夏时有 ,余月即无 ,故名鲥”.“鲥鱼形秀而扁 ,微似舫而长 ,白色如银 ,肉中多细刺如毛 ,大者不过三尺 ,腹下有三角硬磷 ,其脂在鳞甲中 ,自甚惜之”.“鲥甘平 ,补虚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原因 ,鲥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环 ,目前 ,长江、钱塘江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珠江鲥鱼资源严重衰退, 因此鲥鱼亟待拯救。
  • [1]

    邱顺林、刘琳、朱栋良,等. 鲥鱼人工授精及孵化的研究 [J]. 淡水渔业,1982, (6):1-2[2] 贾长春. 鲥鱼池塘驯化养殖研究 [J]. 江苏水产科学, 1982, (2):27-29[3] 邱顺林、林康生、陈大庆. 长江鲥鱼种群生长和繁殖特性的研究 [J]. 动物学报, 1989,(35):399-408[4] 邱顺林、陈大庆. 长江鲥鱼世代分析及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J]. 淡水渔业, 1988,(6):3-5[5] 邱顺林、钟鸣远、黄木桂.长江鲥鱼禁捕(1987-1989)效果评析 [J]. 淡水渔业, 1990,(2):28-31[6] 邱顺林、刘琳. 长江鲥鱼繁殖保护的初步研究 [J]. 淡水渔业, 1986, (6):8-12[7] 邱顺林、刘绍平、周瑞琼.长江鲥鱼繁殖生态调查报告 [J].淡水渔业, 1987,(5):6-9[8] 朱成德. 鲥鱼仔幼鱼食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J]. 水生生物学报,1985,9 (1):9-11[9] 王汉平、邱顺林、陈大庆,等. 鲥鱼的驯养生物学研究Ⅰ. 0+龄幼鱼的生长与食性 [J]. 应用生态学报,1992,3(3):259-265[10] 王汉平、钟鸣远、陈大庆,等. 鲥鱼的驯养生物学研究Ⅱ. 池养鲥鱼的生长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5,6(3):248-254[11] 王汉平、钟鸣远、麦家柏. 鲥鱼的驯养生物学研究Ⅲ. Ⅰ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8(6):287-291[12] 王汉平、黄木桂、陈大庆,等. 人工诱导池养3+龄鲥鱼性腺发育的初步试验与探讨 [J]. 淡水渔业,1992, (2):7-11[13] 王汉平、陈大庆、钟鸣远,等. 鲥鱼幼鱼的采捕、暂养与运输 [J]. 淡水渔业, 1992,(4): 6-9[14] 王汉平、陈大庆、钟鸣远,等. 鲥鱼幼鱼池塘驯化养殖试验 [J]. 淡水渔业, 1994, (2):6-10[15] 王汉平. 珠江口池塘鲥鱼幼鱼养成亲鱼的生理生态研究 [J]. 水产学报, 1997,21(4):386-390[16] 王汉平、林加敬、魏开金,等. 池养鲥鱼全人工繁殖的机理 [J]. 中国水产科学,1998,5(3):13-19[17] 王汉平、魏开金、姚红,等. 养殖鲥鱼性腺发育的周期变化 [J]. 水产学报,1999,23(2) 56-61[18] 王汉平、陈大庆、钟鸣远,等. 人工生态条件下鲥鱼保种越冬的试验研究 [J]. 淡水渔业, 1993, (1):9-12[19] 张克俭. 鲥鱼在中国东南近海生殖洄游期间性腺发育的研究 [J]. 水产学报,1990,14(1)55-59[20] 陈马康、童合一. 鲥鱼的食性研究和养殖问题的探讨 [J]. 动物学杂志, 1982, (3):37[21] 孙建贻等. 鲥鱼生殖洄游期间肌肉含脂量和含水量的变化 [C]. 鱼类学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4:141-146[22] 邵炳绪. 鲥鱼洄游期间生态生理的研究 (1) 鲥鱼的性腺性育 [J].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2):37-44[23] 肖学铮、刘少明. 珠江生殖洄游鲥鱼的群体组成及生长特性 [J]. 珠江水产, 1984, (5):12-26[24] Wang H P, Pierre R S. Fisheries, aquaculture and breeding efforts of Chinese shad [J]. Shad journal, 1997, 5:50-6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82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5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09-11
  • 修回日期:  2002-06-20
  • 发布日期:  2002-11-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