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HU FISH DISEASE RESEARCH STATION: THE OVERTURE OF MODERN SCIENTIFIC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SH FARMING INDUSTRY
-
摘要: 1953年, 为帮助菱湖鱼农解决鱼病问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鱼病工作站。自1953年5月成立至1956年3月撤离菱湖的近3年间, 以倪达书为站长的菱湖鱼病工作站科研人员以四大家鱼为主要对象, 在菱湖及周边养鱼区开展了鱼病病原调查、防治试验和门诊, 在病原的分类鉴定和有效杀灭药物的筛选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对十几种流行广、危害大的主要鱼病, 结合群众养鱼经验并通过试验研究, 找到了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防病养鱼措施并向全国推广, 改变了当地鱼农“鱼病不能治”的保守观念, 同时还为浙江省和全国各地鱼区培养了大批鱼病防治干部。菱湖鱼病工作站确立了中国鱼病防治的良好传统, 开创了中国的鱼病学科, 奠定了中国鱼病学基础, 并为国内培养了众多鱼病防治人才, 可谓现代科学改造中国传统养鱼业的序曲。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he Linghu fish farmers solve the problem of fish diseases, China’s first fish disease research station in Linghu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53.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ion in May 1953 to the evacuation from Linghu in March 1956,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of Linghu Fish Disease Research Station with Ni Da-Shu as its leader, which took the four major domestic fish species as the main target. They carried out fish disease pathogen investigation, did experiment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set up outpatient clinics in Linghu and surrounding fish farming area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erms of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and the screening of effective drugs. With the help of local people’s experience in fish farming and 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ies, drugs and methods with certain curative effects were found for a dozen major fish diseases that had been widespread and harmful. A relatively complete set of measures that can help to prevent disease in fish farming have been spread nationwide, and have changed the conservative opinion of local fish farme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also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cadr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fis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fish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Linghu Fish Disease Research Station has established the tradition of fis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reated the discipline of fish disease in China,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fish disease science. The work of this st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verture to the modern science’s transform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sh farming.
-
-
-
[1] 陈廉观. 论我国之淡水养殖业 J]. 新渔, 1949(7): 7-9.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部分研究人员在华东最大淡水养鱼区进行鱼病防治工作 [N]. 光明日报, 1953-10-19: 第二版 [3]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概况. 水生所1955年所概况和工作总结 [R]. 水生生物研究所档案(G202-49 A综合管理类). 中国科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档案馆 [4] 倪达书. 我国鱼病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J]. 现代渔业信息, 1994(3): 1-4.
[5]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郭沫若主任关于中国科学院基本任务的指示(一九五〇年六月十四日)[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内部资料, 未公开发行), 1955: 3-4 [6] 文化短波 [N]. 光明日报, 1950-10-10: 第2版 [7] 郑作新. 1950年中国科学院工作概况 J]. 科学通报, 1951(3): 307-310.
[8] 中国科学院1950年工作总结和1951年工作计划要点(郭沫若院长一九五一年二月二日在政务院第七十次会议上的报告)[G]//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 中国科学院资料汇编(1949-1954). 北京(内部资料, 未公开发行), 1955: 137-144 [9] 司胜利, 孙仲康. 中华当代著名科学家书系·尹文英 [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 47 [10] 水生所一九五二年工作计划 [R]. (水生生物研究所档案G202-17). 中国科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档案馆 [11] 桂建芳主编. 水经新注生命乐章 [M].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70年纪念刊(内部刊物): 2000年: 85 [12] 水生所一九五三年科研计划工作总结 [R].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档案(G202-34). 中国科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档案馆 [13] 张立修, 毕定邦等. 浙江当代渔业史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92 [14] 倪达书致伍献文信(1954年1月28日)[R]. 中科院水生所档案(G202-43 B科研管理类). 中国科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档案馆 [15] (55)部生字第553号[R].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档案(G202-52 B科研管理类). 中国科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档案馆 [16] 夏文才, 李佩瑶. 菱湖渔农的一封求助信惊动了北京——淡水所和菱湖镇往事回忆 [A].// 杨宏伟. 寻梦菱湖 [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237-244 [17] 倪达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年来的鱼病防治工作 J]. 科学通报, 1954(11): 43-46.
[18] 倪达书. 一九五三年鱼病防治工作报告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55(1): 7-23.
[19] 倪达书. 我国三十年草鱼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湖南水产, 1984(5): 1-11.
[20] 韩玉芬. 晚清民国时期湖州池塘养鱼技术考略——以菱湖地区为中心 J]. 中国农史, 2020(1): 12-24.
[21] 倪达书, 顾轶凡, 何碧梧, 柯鸿文. 生石灰、巴豆、茶粕清塘比较试验(附石灰带水清塘法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56(1): 117-128.
[22] 浙江省水产局编. 池塘养鱼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57: 17-21 [23] 中国淡水养鱼经验总结委员会编.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2版)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3: 434 [24] 张立修, 毕定邦等. 浙江当代渔业史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84 [25] 浙江省水产厅. 池塘养鱼(修订二版)[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63: 244-245 [26] 尹文英. “六六六”杀灭鲺和龙虱科幼虫——水蜈蚣的试验及其实际应用 J]. 水生生物学报, 1955(2): 165-176.
[27] 湖州市水产志编纂委员会. 湖州市水产志 [M]. 1994: 69 [28] 倪达书, 顾轶凡, 柯鸿文, 何碧梧. 混合堆肥替代豆浆饲养鱼苗的试验报告 J]. 科学通报, 1956(4): 82-85.
[29] 浙江省水产局编. 池塘养鱼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57: 66-67 [30] 余剑雄. 原吴兴县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的几个片段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湖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湖州文史第14辑 [M]. 1996: 102-116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关于鱼苗鱼种生产的指示 [E]. 1958年7月2日水淡渔字第88号. 中国水产. 1958(5): 1 [32] 张立修, 毕定邦等. 浙江当代渔业史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84 [3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淡水鱼的养殖问题有初步成果 [N]. 光明日报. 1953-5-27: 第2版 [34]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部分研究人员在华东最大淡水养鱼区进行鱼病防治工作 [N]. 光明日报. 1953-10-19: 第2版 [35] 水生生物科学工作者在华东研究鱼病防治取得初步成果 [N]. 光明日报. 1954-4-19: 第2版 [36] 防治淡水鱼疾病的研究(附图片) [N]. 光明日报. 1956-1-10: 第2版 [37] 倪达书. 防治鱼病. 人民画报 [J]. 1955, (4): 32-33 [38] 佚名. 菱湖鱼病工作站技术人员在鱼塘中研究鱼的生长情况 [N]. 浙江日报. 1956-1-12: 第1版 [39]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淡水养鱼 [M]. 上海: 新艺术出版社, 1954 [40] 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宣传处. 《淡水养鱼》说明书. 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宣传材料. 1955(35) [41] 刘力, 唐辉远. 创新研究硕果累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70年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4): 525.
[42] 李约瑟(J. Needham). 战时中国之科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47: 7-8 [43] 德·希·珀金斯. 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45 [44] T. 舒尔茨. 知识就是农业的力量[A]//农业经济译丛(1988年第二辑).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0: 17-30 -
期刊类型引用(2)
1. 赵永锋,刘乐丹,陈倩,余开,罗红,戈贤平. 全国淡水养殖主要病害现状及防控模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29): 152-158 . 百度学术
2. 李明,李文祥,赵威山,周伟钿,步夏莲,吴山功,邹红,王桂堂. 中国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七十年. 水产学报. 2023(11): 169-18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